 旧街村全貌
 张田村全貌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澎湃前行。2020年,脱贫攻坚,披荆斩棘进入“决战时刻”。
2020年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考察调研,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今年是校(院)定点帮扶隆德县奠安乡旧街村、张田村第八个年头。去年,旧街村、张田村成功实现整村脱贫。如今,当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得到保障,产业发展势头加快,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升,曾经的贫困村旧貌换新颜,当地百姓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幸福生活。
回望八年脱贫战,党校人扶贫信念坚如磐石,爱民情怀始终不渝,奋斗脚步从未停歇,以“实干”力度传递“扶贫”温度,将真情大爱留驻百姓心田。
非比寻常的重视
始终将定点扶贫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检验一张答卷好不好,不妨回到出题处。
旧街村、张田村地处六盘山西麓,受自然条件、发展基础、思想观念等因素制约,是隆德县奠安乡六个贫困村之二。
2013年,校(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号召,主动承接了定点帮扶两个村的光荣任务。自开展定点帮扶以来,校(院)委把责任扛在肩上,带头将主要精力放在脱贫攻坚上,把定点扶贫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成立常务副校(院)长负总责、分管副校(院)长直接负责、人事处具体负责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年初制定计划、年中听取汇报、年末审议报告、不定期研究部署的长效工作机制。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校(院)委班子成员深入当地调研
为民呼者,景从者众。八年来,围绕实现“人脱贫、村出列、促长远”的目标,校(院)两任常务副校(院)长郑震、蒋文龄每年至少3次踏上这块热土,深入考察、走访调研;分管副校(院)长郝彤自上任以来平均每2月1次深入当地百姓中了解帮扶计划实施情况。
 常务副校(院)长蒋文龄深入当地调研
把他乡当故乡,视百姓如亲人。八年来,校(院)委班子成员带动全体机关干部尽锐出战,先后选派四批次10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其中处级干部4名,科级干部6名。定点帮扶期间,一批批扶贫干部深入贫困村、贫困户,积极做好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工作,以微薄之力奋力打开脱贫致富新天地,结下“同袍谊、扶贫情”,成为校(院)用心用情用力推进定点帮扶工作的缩影。截至目前,先后有6人因帮扶成绩突出得到提拔使用,4人得到职级晋升;2名第一书记被评为全区驻村帮扶工作先进个人,校(院)在2019年被评为全区驻村帮扶工作先进单位。
 副校(院)长郝彤代表校(院)委看望慰问当地贫困百姓
众人齐心,其利断金。八年来,旧街村、张田村扶贫需求从最初的“讲困难、要帮助”,到后来的“抓项目落实、送百姓实惠”,在“报忧”与“报喜”的转变之间,凝聚着校(院)帮扶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
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如今,校(院)以“全面脱贫”为坐标,用心描摹的定点帮扶画卷,画质日渐精美,气韵更加动人。
倾尽全力的付出
始终将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作为根本之策坚持到底
在与校(院)结对子之前,旧街村、张田村贫困程度深、人均资源少、财政收入低,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步伐缓慢、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
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脱贫成果经得起检验,就要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谋实策出实招,集中优势资源扶持主导产业,着力帮助当地百姓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在反复考察论证后,校(院)将发展产业作为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突破点,坚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根据帮扶村实际,选准选优贫困群众致富产业,将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作为根本之策坚持到底,“造血”有章法、帮扶接地气。
 校(院)投资在当地兴办种植业和养殖业
根据张田村山地多的实际情况,校(院)通过实施“两个带头人”工程,投入帮扶资金27.44万元,成立种养殖、林下经济等3个专业合作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入股、务工;帮扶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基础母牛、生态鸡、生态猪等养殖,帮扶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早熟土豆、辣椒、包菜等种植业。
根据旧街村没有村集体经济现状,投入帮扶资金63.65万元。其中,投入42万元建成一个55米长、13米宽,饲养种兔300只、育肥兔2400只的标准化种兔养殖繁育基地,产权归集体所有,采取由养殖大户承包、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托管”方式运行,带动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兔、肉兔养殖,实现了村集体收入、贫困户产业发展、养殖大户盈利的“三赢”。
 校(院)援建的蔬菜大棚和养殖业合作社
充分利用食堂优势,购买帮扶村肉牛养殖合作社肉类9952余斤及贫困户种植蔬菜76953余斤,支付资金34.74万余元。2020年,投入7.1万元帮扶5户贫困户建设蔬菜拱棚5个。
八年间,校(院)向张田村、旧街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07.15万元,其中用于帮扶项目资金171.79万元,2019年以来消费扶贫投入资金35.36万元;协调帮扶资金156万元。
 校(院)食堂设立专柜用以购买定点扶贫村农产品
2020年,校(院)还将投入69.07万元,用于产业扶贫和文明乡村建设;计划投入60万元用于消费扶贫,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初步制定《消费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将张田村打造成校(院)食材供应基地,以此推动扶贫产业升级,促进帮扶村产业稳定发展。
 当地百姓在蔬菜大棚内收菜
如今的旧街村和张田村,特色种植产业园内果蔬争春、绿意盎然,兔、猪、牛、鸡养殖基地规模壮大、产量喜人。资金和技术都用在了“点”上,让两个村的“面子”和“里子”一样好。
血浓于水的情怀
始终将扶智扶志作为长久之计持续用力
拔掉“穷根”,绝非一蹴而就之事。破除思维惯性方能摆脱路径依赖,找准奋斗方向。
立足于此,校(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扶智扶志扶信心,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让农民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坚持每年组织校(院)教师赴定点帮扶村开展理论宣讲2—3次,及时将党的最新理论、最新政策部署传达到帮扶村党员群众中去;2019年投入资金4万元,通过“领导讲政策、专家讲技术、身边人讲故事”三种方式,配合系列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引导农民群众“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使“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成为农民学技能、用政策、促发展、增和谐的重要载体和思想理论武装的重要阵地。
坚持每年组织评选“脱贫光荣户”、“致富带头人”和孝老爱亲先进典型等,以身边人的事迹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坚持每年利用“六一”儿童节开展送“送一个书包、一本字典、一套读物、一套学习用品、一套服装”活动;对帮扶村贫困在校大学生,每人每年资助600—1000元,共有15名贫困大学生受益;每年春节期间,校(院)领导都专门走访慰问困难学生家庭,鼓励贫困学子成长成才。
坚持实施“三大三强”行动、“两个带头人”工程,让党群、干群关系更加亲密。在张田村开展功能型党小组和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在旧街村成立村监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成效,张田村从软弱涣散村摇身一变成为三星级党组织,旧街村也成长为二星级党组织。
惟日孜孜,无敢逸豫。脱贫攻坚还在持续推进中,在这条脚沾泥土、心系群众的扶贫路上,校(院)将携手旧街村、张田村人民,乘势而上、一往无前,将脱贫攻坚的硕果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基石,以优异的成绩,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