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6日公布的宁夏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我校(院)报送的科研成果喜获佳绩,共有17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获奖层级和获奖数量都创历史新高。校委高度重视此次评奖活动,多次进行安排部署,科研处按照评选文件要求广泛动员校(院)教研人员进行申报,在广大教研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再创佳绩,充分展现了近三年来我校(院)科研水平与能力,基本实现了“科研工作打一个高质量翻身仗”的要求,以实际行动推进一流科研建设走向深入。
本次荣获一等奖的是:
1.《转型期宁夏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2000—2010年)》(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宁夏课题组)
2.《跨域协同治理:破解区域发展碎片化难题的有效路径》(魏向前)
3.《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强势》(王生发)
4.《推动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举措》(蒋文龄 郝彤 李喆)
5.《断裂与整合:反思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民知识系统》(周玉婷 赵锦辉)
6.《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概念厘清、内生动力与实践进路》(刘雅静)
7.《石嘴山市平罗县“插花移民”的做法与启示》(刘雪梅)
荣获二等奖的是:
1.《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及其路径选择》(雷晓萍)
2.《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三个维度》(王丛霞)
3.《侵华战争时期日本推行“回教工作”的宣传策略与方式——以三个机构为中心》(马茜)
4.《宁夏生态移民安置区社会结构分析——以吴忠市红寺堡区为例》(吕月静)
5.《大力推进银川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杨丽艳)
荣获三等奖的是:
1.《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科学化的新贡献》(王学平 王茜)
2.《党的纪律建设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路径》(李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马晓梅)
4.《推进我区扶贫工作再精准化》(狄国忠)
5.《从生产许可制度到强制性认证制度的地方实践与探索》(高兰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