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中青年干部,如何向人民领袖学习,更好地砥砺我们的青春”……3月20日晚,第51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组织开展学员文化活动,畅谈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心得体会。在班级自选主持人赵敏杰同学的带动下,学员们主动发言、踊跃交流,大家认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的多维视角,语言生动、讲述平实,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重返历史现场,为中青年干部成长提供了一位可学、可敬、可亲的榜样形象。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掩卷长思,青年习近平的话语让学员杨海云深深思索:“在梁家河,青年习近平已经完全把自己融入人民大众之中了。以人民为中心,如今已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想之一。” 在梁家河,青年习近平的思想深处播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种子。在学员纳晓辉看来,青年习近平当年为梁家河老百姓办了诸多好事,从这些好事可以看出,群众观念早早就扎根在习近平的心中。从梁家河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更加深厚,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下乡期间先后写了10份入党申请,20岁时终于如愿以偿。学员王丹玥说,习近平总书记这七年知青岁月,是他离开学校和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站,也是他人生旅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站,无疑对他后来的成长产生了重大影响和作用。学员张盛林说,在陕北这片宽厚博大的土地上,青年习近平踏踏实实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这是他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

大家在交流时还谈到,七年的知青生活,开启了习近平同志锤炼领袖气质的政治起点。学员王海峰说,梁家河是他施展才华、开拓进取的起点,更是他得到群众赞赏、赢得群众拥护的起点。学员陈志勇说,世界上其他大国的领导人都没有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的经历,七年间,从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大队党支部书记、成为带领乡亲们改变村里落后面貌的带头人,青年习近平一步一个脚印,通过一件件实事和点滴积累,最终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和组织的认可。离开梁家河后,习近平同志从下乡知青逐渐成长为党的领袖,从政经历遍及党、政、军各个领域,在每一层级每一岗位上都扎扎实实,勤政为民,得到全体人民的真心拥护和爱戴。
在梁家河七年的生活中,青年习近平一刻也没有放弃读书学习。学员马建勋说:“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学总书记这种‘求知若渴’的精神,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意识,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态度,不断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陕北七年,锤炼了他坚韧不拔、坚毅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学员李东梅说:“黑暗永远阻挡不了阳光的力量,越是最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砺出最坚定的意志和强大的本领。习近平在梁家河经历的不仅仅是一段知青岁月,更体现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不忘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大家认为,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学习研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必须要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联系贯通起来。要在学深悟透做实上下功夫,源源不断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强大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 |